作为在外的游子,时常看到好友发表“我想回家”的动态。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,她的山山水水见证自己过往的故事。出门在外,每次听见许巍的《故乡》:“在异乡的路上,每一个寒冷的夜晚”,都会勾起自己无尽的思念和怀想。落叶归根,无论走到哪里,都渴望回到自己最初到来的地方。
我的家乡在岷江下游南岸的宜宾市叙州区蕨溪镇,尽管常年在外读书、工作,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、在伤心失意的时刻,依然会想念家乡的一草一木。而最令我动情的,就是家乡的岷江了。
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我是一个从小喝岷江水长大的孩子,我虽没有去刻意研究岷江的地理人文,但一点也不妨碍我对岷江的感情。
蕨溪镇位于岷江下游南岸,距离宜宾合江门三江交汇处大约四十二公里。蕨溪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大镇,被誉为“岷江河畔的一颗璀璨明珠”,是叙州区岷江片区五镇八乡的区域中心,蕨溪场镇也沿江而建。岷江在蕨溪镇境内,由北向南,穿境而过四十多公里。可以说,岷江就是蕨溪七万多人民的母亲河。
这一带由于地势平坦,无高大山脉阻挡,江宽水深,一望无垠,颇有气势。据我观察,这一段的岷江比宜宾合江门处的岷江要宽三倍左右。每次有好友来蕨溪游玩,我总要带他们来江边远眺,特别是长期生活在山区的同学,初次看见如此宽阔的大江,直连惊叹!连忙敞开胸怀、摆足姿势、拍照合影,颇有“指点江山”之势。
岷江沿岸形成了众多冲积平坝。宜宾境内沿江而下,孕育了泥溪、蕨溪、屏山、菜坝等众多城镇,以及太公坝、杨家坝、黄天坝等不少平坝。我的外婆、舅舅等亲戚就在蕨溪城郊的杨家坝,坝区平坦开阔,一望无垠,颇有“小平原”气势,因此交通便利、人口集中,一外地来的朋友,见惯了高山、走惯了田路,第一次来坝上生活还很不习惯。由于土壤肥沃,特别适宜蔬菜和晒烟的生长,因此那一片被作为万亩蔬菜基地,“泥蕨二溪”产的晒烟也闻名遐迩。
岷江河边风光甚好。孩童时期,每到夏至酷暑难耐,我和母亲常到江边乘凉,江里的男女老少,游泳、嬉水,好不热闹。我虽长在江边,却不会游泳,每次看见江阔水深就不敢下水了,只得在江边踩踩水,也觉得透心凉。看看眼前宽阔的江面、清澈的江水、宽广的平坝,更是心飞扬!
印象深刻的一次是一年春天挚友老田应邀到蕨溪做客,我带他去蕨溪的中坝游玩。这个中坝可不是宜宾的中坝,而是岷江中的一个小岛,岷江在此处分为两支,岛上居民、良田众多。涨水季节,岛上居民就通过客船来往。岛上有两个事物尤其特别。一是大片的鹅卵石,各式各样,各种颜色,颇有收藏价值。二是大片的芦苇荡,有点白洋淀的景象,周末到此野炊的学生、市民颇多。
每次回家,当汽车翻越“回头线”过后,远远地望见岷江,就知道蕨溪快到了。哪怕每次乘车去成都,乐宜高速沿途尽是岷江边的风景,也顿觉无比亲切。
多年以前,跟随父母乘坐蕨溪到宜宾的客船南下,一路上看岷江的风景,非常兴奋,如今已有二十多年未坐船了。据说,当年的客船已经停运,留下的,只有满满的回忆了。
(作者单位:四川省委党校)